当前位置:首页 >图片导读
中国日记·9月3日丨在抗战纪念馆感悟抗战精神
发布时间:2020-09-04 16:15  来源: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

 

  穿过北京市西南卢沟桥畔宛平城的西门“永昌门”,步行十分钟,便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。馆前的和平广场上矗立着一座“卢沟醒狮”雕塑,象征着中华民族觉醒。纪念馆正面覆以乳白色大理石外墙,锻铜大门上镶嵌着独立自由勋章图案,肃穆而庄严。

  虽是初秋的早上8点多,已陆续有好几拨游客前来等候参观。随着疫情防控形势持续向好,5月12日起纪念馆有序对外开放。“我们实行预约制,几乎每天都约满,很多人从全国各地来这里参观看展,缅怀先烈、感悟历史。”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纪念馆党委书记、馆长罗存康告诉记者。

 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。70多年过去了,战争的硝烟已经远去,但中国战士的杀敌呐喊声如在耳畔。馆内主题展览《伟大胜利 历史贡献》,用1170幅照片、2834件文物,向来者诉说着70多年前那段不可磨灭的历史。

 

  观众观看英雄母亲邓玉芬的雕像

  “母亲和你在生前是永久没有再见的机会了。希望你,宁儿啊!赶快成人,来安慰你地下的母亲……在你长大成人后,希望不要忘记你的母亲是为国而牺牲的!”展厅里抗日英雄赵一曼写给孩子的遗书,情意绵绵,读之令人动容。“那个年代有太多抛家舍业,为国付出热血的英雄。和平时期也不能忘了战火纷飞的年代,不能遗忘那些鲜血和牺牲。”来自北京市西城区的市民赵志刚带着刚满8岁的儿子,边介绍边感慨。

  在29军“大刀队”锈迹斑斑的大刀前,很多参观者驻足。讲解人员介绍:“29军的大刀队扬名全国。‘大刀向鬼子们头上砍去’,当年脍炙人口的抗战名曲《大刀进行曲》就是献给29军大刀队的。”

  历史不会忘记,14年山河不屈、浴血抗战,是千千万万抗战英雄抛头颅、洒热血,国难当头挺起民族的脊梁,血肉之躯筑起新的长城。

  八路军战士使用过的公文夹、文件箱等物品;新四军战士使用过的枪套、军鞋、搪瓷碗、皮带和绑腿;百团大战中八路军缴获的日军武器及装备……一件件文物静静陈列,诉说着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武装开展抗日游击战争的烽火岁月。在中华民族生死存亡的关头,中国共产党坚持全面抗战路线,制定正确战略策略,开辟广大敌后战场,成为坚持抗战的中坚力量,成为夺取战争胜利的民族先锋。

 

  观众参观东北抗联展区

  展览之所以动人,不仅在于物件背后的故事,更在于其中蕴含的精神。“天下兴亡、匹夫有责的爱国情怀,视死如归、宁死不屈的民族气节,不畏强暴、血战到底的英雄气概,百折不挠、坚忍不拔的必胜信念。”习近平总书记总结的4句话,深刻揭示了伟大抗战精神的内涵。

  70多年过去了,抗战精神一直都在,从未远去。“先辈们用鲜血和生命铸就的抗战精神已经融入我们的血脉基因,每当民族遇到磨难、风险挑战的时候,更能体现出来。”罗存康说。

  看展的甘强大爷,来自湖北宜昌。疫情好转后,他和家人到北京游玩,特意来卢沟桥和纪念馆看看。“今年太不容易了,人到这个岁数感触更深。”甘强说,今年抗疫中,无数党员干部、白衣战士、解放军指战员等不顾病毒威胁、逆行而上,这不就是和当年浴血奋战的中国士兵一样,真正体现了我们中国人热爱国家、迎难而上、敢于战斗的精神气质!

  “中华民族复兴越到裉节上,越能够从抗战精神中汲取力量。”罗存康动情地说,过去,我们的先辈为了民族独立自由,抛头颅洒热血,付出了青春乃至生命,现在更多是需要我们流汗奉献,我们应该更珍惜更有动力去为祖国做贡献。抗战馆展览的意义就是要激励人们在复兴路上奔跑起来,用国富民强的盛世景象告慰我们的先辈。(中央纪委国家监委网站 兰琳宗 文字 李芸 设计丨吴娟 摄影)

 
无标题文档
版权所有:中共武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武汉市监察委员会 鄂ICP备1602025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976号 
地址: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新益街1号 邮编:430013
 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