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观点
让民生工程真正暖心
发布时间:2020-01-06 09:17  来源:中国纪检监察报

  近年来,党中央、国务院高度重视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整治,各地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,积极探索垃圾、粪污、污水治理新模式,着力提升村容村貌,打造美丽宜居村庄,取得了明显成效。然而,国务院农村人居环境大检查第四检查组在部分农村检查时发现,本应埋在地下的化粪池变成了狗窝、鸡食槽、储物柜、水缸盖,甚至“飞”上了村民屋顶,而且当地农村改厕工作存在虚报数量、厕具一发了之等问题。

  小厕所,大民生。“厕所革命”是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一项重要内容,不仅被写进2019年中央一号文件,国家还专门投入大量资金,目的就是改变农村环境卫生,预防控制疾病发生和传播,提升农民生活品质和幸福感。但在个别地方,有些改好的厕所看似漂亮,却华而不实,老百姓不愿意用;有的只是挖个大坑,埋上塑料桶,看似改造了,其实还是旱厕;有的虽然装上了蹲便器,却没有冲水功能,老百姓没法用;还有的偷工减料,能简易就简易,能凑合就凑合,质量令人担忧……为民谋利的民生工程,没有办成让百姓满意的暖心工程,反而成了“寒心事”,着实令人气愤。

  不可否认,个别地方老百姓确实存在对改厕政策认识不足、观念落后,不习惯、嫌麻烦、怕花钱的情况。但从根子上讲,问题还是出在干部身上,既有思想认识不够,不愿作为的问题;也有形式主义、官僚主义作祟的因素;还有开拓意识不强、不会创新、不善作为的情况。凡此种种,都是懒政怠政庸政的具体表现,浪费了国家资源,损害了党在群众心目中的威信。

  农村改厕,不论初衷还是落脚点,这项利民之策体现的都是以人为本。如何把好政策落实好,畅通“最后一公里”,需要的是多措并举、因地制宜,而不能敷衍了事、得过且过。因此,相关部门和领导干部要切实肩负起应有责任,坚持群众自愿原则,科学筹划,从实际出发,选择合理的改厕模式,既要避免华而不实的浪费,也要防止敷衍了事的凑合。要严格考核验收机制,不仅要听汇报,更要查台账核实情,看改厕是否真正有效,听群众是否确实满意。

  此外,还要做好改厕后续文章,结合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工程,逐步建立城乡一体化、乡镇专业保洁队伍或农村粪污市场化治理体系,确保改造的厕所能够长期使用。改变生活习惯,难在观念,要开展健康卫生知识普及,利用多种形式加强教育引导,让老百姓转变观念、主动参与,确保实事做实、好事办好。(孙现富)

 
无标题文档
版权所有:中共武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武汉市监察委员会 鄂ICP备1602025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976号 
地址: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新益街1号 邮编:430013
  All Rights Reserved.