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首页 >廉政广角 >观点
廉政宣教要多点“泥土味”
发布时间:2018-05-18 10:59    来源:武汉市纪委监察委   

  “打快板,精神爽,今天我们聚一堂,监察法,威力大,跟踪问责不假打,违规违纪严查办,惩恶扬善人人夸,人---人--夸……”近日,在某街社区,“《监察法》宣传变成了朗朗上口的快板书,群众的文艺演出舞台,也成了宣讲平台。这种把“死条文”转化为“百姓话”的宣讲方式,受到当地党员群众的好评。

  第十九个党风廉政宣教月启动以来,全市掀起活动热潮。把党的政策理论宣讲好,使之武装全体党员干部,是党的事业不断制胜的“法宝”。然而,在宣教过程中仍然存在一些问题。有的地区习惯于将宣教当做“硬任务”,不顾宣讲对象的实际情况;有的宣教形式单一,照本宣科地读文件、念报告,一味进行理论灌输;有的宣教内容“晦涩”“高深”,与群众得生活实际严重脱节,入耳难入心。

  这些问题的出现,反映出一些地方在基层宣教中存在着一定的形式主义。基层宣教直接面对群众,要使所讲内容被群众所接受,必须少一些形式主义的“高深”,多一些贴近基层的“泥土味”。只有接地气、有生气,才能拥有持久的生命力,达到最佳宣传效果。

  首先,廉政宣教不是无源之水、无本之木,只有将党的政策理论讲深讲透,确保宣讲内容具有规范性、科学性和一定的权威性,才能以说服力让群众“坐得住”。因此,提高自身理论素质,做好宣讲前的理论准备工作,这是宣教的“基本功”。

  基次,宣教的最终目的,是通过讲解,使党的理论入耳入心。因此,用听众听得懂的故事和语言来宣教,拉近与听众的距离,显得尤为重要。只有贴近听众,才能抓住听众、打动听众、感染听众。这就要求宣教者在练好理论基本功的同时,还要深入社会实践、做好调查研究,以“小切口”入手,选择受众喜爱的风格,活泼生动的话语进行宣教。

  第三,时下,微信、客户端等新多种新媒体的迅速发展,对宣教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,创新宣教形式显得尤为重要。可以将理论融入老百姓最喜欢的小品、歌舞、相声等文艺形式之中,寓教于乐,以“身边事”来宣讲“大道理”,让群众在欢乐中接受教育,接受新思想、了解新形势。同时,要致力于将“互联网+”打造为宣教的新兴阵地,通过播放微视频、组建微信群等方式,将宣教活动“一时一地”拓展为“随时随地”,这既能够满足党员干部群众自主化、差异化学习的需要,也能使群众在随时随地的学习中将政策理论“记得牢”。(涂波)

 
 
无标题文档
版权所有:中共武汉市纪律检查委员会 武汉市监察委员会 鄂ICP备1602025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202001976号 
地址:武汉市江岸区后湖大道新益街1号 邮编:430013
  All Rights Reserved.